手机版首页进场图片

2013-09-03

文/夏玮

台湾的薪资低落,问题出在供需失衡。教育体制每年制造二十几万大学毕业生,当然就造成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下滑,也连带使得念硕博士的人数变多,延后台湾人投入职场的时间,只是没想到这却成为了「我们最幸福」的数字来源之一。而因为起薪下滑、薪资没成长,这才造成台湾人不敢生、没钱生。

在供需已经失衡的状况下,可怕的是,政府竟然还想进一步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教育部长蒋伟宁日前表示,为了解决少子化问题,将「努力吸引」邻近各国的人来台湾念大学,似乎是想替许多国内招不到学生的大学寻求解决方法,但事实上,这样一来不仅只会制造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的起薪也势必将更加糜烂,而真正优秀的人才,也被逼的只好出走。毕竟,生产多了,就得外销。

还记得马总统念书的年代吗?「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是当时流行的一句话。许多大学生拼命的想到美国留学,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美国绿卡,也就是居留权。因为美国薪资高,很多留学生就以念书为名,到了美国半工半读,辛苦的存钱,毕业之后就继续留在美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再把台湾的爸妈接到美国,大导演李安的电影「推手」就是在叙述那个年代的故事。

这样的状况会不会发生在教育部即将「努力」的事情上?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来台湾念书后直接留在台湾工作的外籍人士其实已经证明我的看法。老实说,在老外的观念里,最优秀的人通常都是去美国哈佛、英国牛津、日本东大…甚至是北京清华、上海復旦,绝对不是来台湾念书,除非他念的是中文。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想来台湾?记得那位酒驾撞死人还落跑的英籍巴基斯坦裔的林克颖嘛?他就是其中之一。

请不要误会,我认为留在台湾工作的外籍毕业生绝大多数都相当努力于自己的本分,也绝大多数都是善良且优秀的。更不是说台湾的教育应该闭关自守,拒绝外籍生。只是,堂堂教育部长在高等教育上想到的竟然是「为了解决少子化、怕大学倒闭」所以才要去吸引外籍学生,而且还是越多越好。

这样的理由未免太可悲,台湾有这么悲哀吗?难不成我们教育部长对于高等教育的看法竟是从解决学校的问题出发,而不是思考如何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吸引世界上的优秀学生?只是因为有些大学没人要念会倒所以就可以饥不择食,找人付学费养学校吗?

台湾的大学毕业生起薪一蹶不振就是肇因于十余年前推动广设大学,还拼了命的将技职体系升级,更几乎校校有教育学程、人人可以当老师。

在教育部这些政策之后,没几年果不其然的出现了满街流浪教师,更造成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起薪低落。1999年的大学毕业生每月起薪NT$35,000的比比皆是,甚至知名大学四万还算少;但到了2002年,大学毕业生起薪就跌到每月NT$26,000,这中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在这些大学生投入职场前的几年,教育部核准了数十所的新大学设立或升格。

教育是百年大业啊!怎么可以因为眼前一时有些本来就不该设立的学校可能要倒了,而去想出一个会使台湾就业市场及大学毕业生起薪更加雪上加霜的路子呢?甚至有政府高层还认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起薪低是因为没有受过职业训练,所以把造成大学毕业生失业及起薪低落的烫手山芋推给劳委会。

怎么会这样倒行逆施呢?本来应该在高职五专就可以完成训练的技职教育,现在变成多花个四年念完大学后还得重新学习职业技能。不仅社会新鲜人投入职场的时间延后了,更白费了四年的学费。

看起来12年国教等等教育政策是肯定要上路了,但我们摊开歷年来的教育政策,你会发现,台湾高学歷失业问题、流浪教师问题、毕业生起薪低落问题、大学招不到人…甚至传统产业缺工等等,教育政策正是这二十年来的问题根源。

只可惜,我们政府没有魄力敢恢復联考,也没有那个胆去裁撤大学。

〈作者夏玮,政大外交系毕,资深媒体人,曾任人力银行发言人、人力资源协会执行秘书、广播节目主持人、外商公司主管及财经杂志主管等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