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进场图片

选填志愿必读! 如何避开退场大学

2014-11-10

选填志愿必读! 如何避开退场大学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相隔不到6个月,两间学校的相继退场,也等同为台湾近年来变动快速的高等教育界,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然而,你我都知道,永达绝不会是最后一间关门的大学。随着少子化冲击愈演愈烈,愈来愈多学校可能步上永达的后尘,面临减系减班、拖欠薪资、招生不足以及无法通过大学评鑑的危机。

 

 

 

一般而言,大学的多数收入来源,仍以每学期收取的学杂费为主。扣除掉教职人员薪资、水电、环境维护、设备更新等费用,一间大学需要同时拥有4,000名左右的学生,运作上相对会比较正常。

 

 

一旦低于这个数字,其实际经营就可能遭逢重大挑战。若再减少一些,全校学生数低于3,000人,更直接吻合「私立大专院校退场」的第一项指标,直接面临被辅导退场的风险。

 

 

另一个了解学生人数的直觉式判断,便是看校园内是否设有连锁便利商店。超商经营非常重视人潮,通常低于5,000人以下的校园,超商在无利可图下,往往第一个撤出。几年前开始,便有多家超商开始撤出大学校园。

 

 

 

观察每学期学生招收名额

 

教育部虽然握有各大学新生的註册率,但碍于数字敏感,一直未对外公布各校具体註册率,仅以级距方式来公布校数。根据101学年度统计,已有10所私立大学註册率低于50%以下,甚至有2所大学註册率不到20%。显见招生不足的问题,已非常迫切。

 

 

除了以整体学生人数是否低于3,000人以下作为判断指标外,另一个考生可以直接判断的讯息管道,则是观察各学系每年在寒暑假前公告的招生名额。一般而言,大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约45~55人上下,但最近几年,已有愈来愈多大学科系招收的转学生名额动辄20~30人以上。举例来说,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今年的「转学生入学招生简章」上,共有11个日间部科系招收转学生,且每一科系的暂定名额都高达20人。

 

 

转学生名额的多寡,背后代表两个现象。

 

 

一是反应大一新生报到率的缺额;二是学生进入就读后的流动率。现在有很多科系是註册率不理想,大一新生入学后,一看到班上同学稀疏,便爆发出走转学潮,大二一开学,眼见同学比以前更少,紧接着大三又出现一小波转学潮,每况愈下。

所以,考生不妨从各个面向与蛛丝马迹,来推估一所大学的註册率情形。

 

 

 

评鑑成效「未通过」

 

这里的「未通过」可细分为两种:最近一次的「校务评鑑」未通过,或是超过三分之二的「系所评鑑」未通过。这两项都是公开数据,可上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鑑中心基金会网站查询。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吻合其中一项,就算评鑑成效不合格。对此,教育部高教司长黄雯玲表示,评鑑未通过的系所将保有1年改善期,若明年仍未通过,105学年度将直接扣减50%的招生名额。而且,这样的门槛不排除在明年继续调高,改以更严格的审核方式,加速大学退场。

 

 

 

系上教授的年纪会说话

 

流览目标科系网站的同时,可别忘了点进「师资团队」栏位,看看系上的教授阵容。其实教授们的年纪,也隐藏着可供观察的蛛丝马迹。

 

 

如果系上的年轻老师佔大多数,且多为助理教授、约聘讲师,或名单上的老师们来来去去、不断出现新面孔,可能代表这间学校的流动率偏高,教学根基相对不稳。

 

 

但有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学校非热门首选,但系所上却出现年资极深、重金礼聘来的「大咖」讲座教授。「这可以解读为这间学校虽然年轻,却很有诚意要办学,」知名教授多半聘请不易,除了费用高昂,更有教学和教育理念等诸多考量,能邀请他出马,学校的「基本体质」多半不会太差。

 

 

 

比较同一科系5年来录取分数

 

如果已选定了目标科系,却又对这间大学的未来有所保留,不妨试试这个动作:找出这个科系近5~10年来的录取分数,观察它是否持续微幅成长?

 

 

比如说,某校资工系95学年度的录取最低标为45级分,102学年度却已不知不觉攀升至51级分。尽管数字上的差异不大,却可以看出这个科系正在慢慢进步,且已逐渐在学生中累积出口碑。

 

 

某些科系虽然成立较晚、知名度较低,但是稳扎稳打,并不代表没有实力。假使调出资料后,已经可以看见它向上攀升的轨迹,未来潜力自然也值得期待。

 

 

 

留心上门招生的教授,态度可知端倪

 

近年来,大学教授们主动深入高中校园,带着系上学长姊、简报与小礼物去进行「提前招生」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许多高中生都有参与这类说明会的机会,此时,务必多留意台上教授的呈现方式!

 

 

「同样是来招生,每间学校的态度却差很多,」一名高中辅导老师坦言,「我曾遇过主动前来拜访、希望能有机会宣传的教授,好不容易挪出学生时间,他上台却只播了一只招生短片、开放Q&A,然后就走了。这要人怎么看出教学热诚?」招生的态度,无形中显现教授对这份工作的感受。究竟是对这个系所充满自信与热情,或者迫于无奈,只想对学校应付了事?如果是后者,这所学校的教学气氛自然可想而知。

 

 

 

姊妹校、产学合作的数量多寡

 

比起招生人数或录取分数,要观察一间新设学校的潜力,国际间缔结的姊妹校数字,以及校╱系方与企业签定的产学合作案多寡,不失为另一种精准的判断方式。

 

 

一般来说,姊妹校的缔结,就是两所学校相互检视,观察其在地声望、学生素质、交流条件(如实习、跨校修课、教授共同开课等)的过程。而产学合作的细节更多,唯有企业肯定这所学校的教学品质以及同学们的专业能力,才有产学交流的可能。

 

 

换句话说,这两者的数字有多少,就等同于这间学校经过多少「专家」的实地检测!

 

 

 

是否有负面新闻或不合理的入学奖金?

 

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已经对网路非常熟悉。选填志愿前,建议可以多加一个动作:搜寻一下目标学校近3年来的新闻。这能帮助你快速了解状况,也看看外界眼中的「它」是什么样子。

 

 

举例来说,去年就曾爆发某校助理教授勾结职员,帮推广部学生「买」学位的新闻。倘若特定学校的负面消息不断,最好能避则避。

 

 

此外,入学奖金也是经常被媒体大篇幅报导、易于取得的观察资讯。许多大学会祭出「指考XX分以上註册,奖学金100万元」、「4年学杂费全免」等方案,吸引优秀学生就读。但如果数字已经高得不合逻辑,务必多加留心!

 

 

「当一间大学自问没有任何优势,他最后的选择,就是用奖金招生,」一名大学教授坦言。记得多方考虑,避免因小失大。

 

 

 

用餐时间亲访校园餐厅

 

最后,如果你已评估过上述9项检测指标,仍然觉得心里不踏实,可以採取最后一个步骤──亲自到学校里走走看看,感受最是真实。而且,务必选在中午用餐时间!

 

 

「一间学校有没有朝气,看中午时分的学生餐厅最准,」一名大学教授分析。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吃」是最不可能省的花费。如果连用餐时间,校园餐厅的人潮都稀稀落落、美食街店面大半都结束营业,整间学校的气氛如何,用不着细细体会,就已不言而喻。

 

 

 

假使经过上述10项评估,发现刚上榜的未来学校,正处于有点危险的「压线边缘」,该怎么办?

 

 

1.想清楚自己为何而念

 

是因为分数刚好落在这里?有自己喜欢的科系?有家庭或经济因素?只要知道答案,确信自己不会后悔,就毋须太在意他人眼光。

 

 

2.入学后,亲身感受校园气氛

 

假使学校真的可能被迫退场,那会是多久以后?如果这件事不会在在学期间内发生,与其过度焦虑,不妨转而改变自己。

 

 

3.确立方向,进行自我提升

 

以现在的台湾而言,实力与专业能力才是求职关键,你还有4年的时间让自己进步。如果真的很在意学歷,转学考、研究所也是另一种选择。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分享: